MENU

最新消息

Home / 最新消息 / 疫下醫療數位轉型 醫師直言:視訊診療反增加負擔代表方向錯了

2022

07/24

疫下醫療數位轉型 醫師直言:視訊診療反增加負擔代表方向錯了

蔡篤堅/醫師、台灣社會改造協會創會理事長、屏東基督教醫院講座教授、中央大學哲研所兼任教授、陽明交通大學衛福福利研究所兼任教授

迎向未來之路,是艱辛的!美國正向全世界輸出通膨,新一代的新冠病毒(BA4&5)正將席捲台灣,而下一波浪潮(BA.2.75)似乎又已經就緒,而俄烏戰爭的延續造成全球供應鏈和糧食中斷。這些我們在台灣不止難以倖免,前述三大因素引發的困境,似乎即將到來,我們如何穩定物價?各式公司行號不預期倒閉的供應鏈中斷?而不景氣寒冬中如何帶來的就業機會?第一波衝擊會是服務業,如果今天滿街的各式快遞大部分會消失,那會是如何可怕的事?尤其積少成多綿延不絕的疫情帶來的風險不會是少數人,因為連正常就醫都成困難。


【藉智能科技為偏鄉創造照護就業】

可是,如何因應這些即將到來的考驗?難道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是歷史的常態?現代在台灣的選舉也不會是答案。和善真美小聯盟的友人見證企業ESG支持全國食物銀行導入偏鄉救援的時刻,我想號召為我們的醫院做一件事:透過智能科技為偏鄉創造醫療照護服務的就業機會,並以醫薬必備品和社區食物產品,乃至安全康養旅遊的互惠,重建互信取向的共享經濟供應鏈。由鄉村再回都市,以共同解決生活問題的方式,互助合作迎向未來,也帶動從健康照護落實民生的數位轉型契機。

我們的遠距醫療不應該用來增加醫師的負擔,智慧科技更不能用來取代醫師,這是錯誤的研發和應用方向。相反地,這些科技應該用來延伸醫療人員的知能來創造更多人的就業和互助合作的機會。尤其落實久病成良醫,長期的家庭照顧者可以互助合作推己及人,在醫護人員導引和智能科技的支持下,創造更及時、更到位和更在地的服務。畢竟回到醫療的本質,我們很少能夠治癒患者,更多的時候只能緩解他們部分的痛苦,常常我們只是安慰患者。急性醫療興起的年代如此,迎向高齡化慢病為主的時代更是如此,再加上面臨百99.5%以上會自行痊癒,但仍免不了中重症和死亡的新冠病毒演化流行年代。


【當今的醫療困境】

可是龐大人口基數所產生醫療剛性需求仍然讓今天絕大多數的醫學中心和教學醫院人滿為患,加上健保錯誤的實證醫學給付防弊措施,檢查和藥品成為給付的依據,資深醫師的經驗和長久的醫患關係完全不被採信,結果自然雪上加霜!醫院病人都看不完了,哪有時間從事遠距醫療?而時時需額外加班或是不預期隔離需求的醫護人員,日常生活用品的採購往往是難題。如果面臨不景氣,各式店家縮減營業時間,首當其衝的少不了是醫療從業人員。

我們希望能有更多的力量進來醫院幫忙,並在醫療團隊的協助之下,一方面運用智慧科技將服務帶到更遠的地方,創造就業機會;另一方面將日常生活資源由偏鄕農村帶到醫院,並結合健康促進和營養照護,豐富都會城鎮生活。透過多元企管維護並開創足以面對疫情和多元疾病威脅們供應鏈,以促進健康及生活安全共度難關。其實任何醫學中心和區域教學醫院,乃至部分的區域醫院,就是一個城市的縮影,食衣住行和維護生活品質與生命尊嚴的育樂缺一不可。我們建議不要窄化醫院成為單純看病接受治療的地方,我們一起轉型醫院成為創新體驗、交互學習,並能廣佈受恵結果,讓服務無限延伸的應許之地。


【社區、醫院、企業結成夥伴共創未來】

我們需要去中心化的思考來免除偏見,共同開創未來。其實現代醫院早就是個學習型組織、生態型組織,非典型的教育機構,也是區域發展的樞紐,看土地開發和城鄉發展的歷程就知道。而台灣的醫院和醫師護理及相關專業人員,早就組成了全世界密度最高的病友團體,這些利他的義舉超越任何一個現代化國家。也許久病成良醫和成就優質的照顧者,成為我們今天運用資訊科技的主要目標,以偏鄉(社區社群)、醫院、企業三重夥伴關係來共同迎接未來的挑戰吧!

新聞來源:https://www.appledaily.com.tw/forum/20220724/59D04E87F50C33C61318C1F233